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市内要闻

绵阳:让更多科技成果摆上“货架”

发布日期:2022-11-14 09:02文章来源: 绵阳日报
字体:【    】 打印

日前,作为我市首批科技助理的田勇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便是对企业的资料进行再梳理。翻开他的工作日志,日程安排的满满当当:围绕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需求,打包合并“同类项”,精准匹配创新资源及发展要素,打通联系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科技助理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摸清企业需求。在走访中,发现多数产学研合作项目具有高风险、缺乏抵押物等特点,无法满足金融机构风险防范的需要,致使产学研合作项目从基础性研究、中试到产业化各个环节都存在金融支持不足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科技助理密集“出招”,协同投融资机构和银行深入高新技术企业,送政策、作辅导,提供科技金融服务,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铺路搭桥。“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要通过小试、中试到产业化开发,涉及到技术供给、渠道打通、企业承接、金融支持等诸多因素,其全链条的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在田勇看来,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资本引擎。

四川凯路威电子有限公司便是受益者之一。“随着公司业务量的增加,今年芯片订单量预计高达30亿张以上,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金链紧张。在科技助理积极对接下,我们已与华西证券开展‘投贷联动’业务的实质性磋商。”该公司负责人彭泽忠心中充满感激。

四川凯路威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RFID(射频识别)的高新技术企业,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可简单比喻为“无线条形码”,国内的二代身份证、电子门票等均应用这类技术。“RFID芯片属于最基本的消耗类传感器,在物联网中承担着信息采集、存储的重任,相当于物联网产业的‘粮食’。”彭泽忠介绍道。

绵阳在制度、资金等要素上实行配套与整合,聚焦本地经济发展主战场,打破体制机制“藩篱”,为广大科技型企业寻找专家团队,达成技术创新合作,实现实验室与市场无缝衔接,让停留在“纸上”的科技成果摆上“货架”,“闯”出大市场。

10月28日,中国(绵阳)科技城科创基金小镇正式开镇运营,入驻金融机构13家,管理基金25支、规模268亿元。同时落地的还有全省首个“天府科创贷”分中心,将重点为绵阳市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科技金融支持。创新基金的涌入,畅通了科技创新需求端和供给端通道。

这一切发端于我市积极探索“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今年3月,绵阳启动建设科创基金小镇,努力将其打造成投资基金聚集地、科创金融策源地、产融结合示范地,为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区注入“金融活水”。

让科技成果“活”起来,每个节点、每个主体都不可或缺,更要架起创新需求两端“桥梁”。绵阳一方面深入创新供给端在绵科研院所,寻找“沉睡”的科研成果,加速让“纸上成果”摆上“货架”;另一方面,从企业创新需求端入手,摸清企业技术痛点,鼓励企业大胆创新,更是以揭榜挂帅、对接会等多种形式,让市场与实验室无缝对接。

面对高质量发展的“大考”,借力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发展,对绵阳而言,是大势所趋,也是内在要求。今年,绵阳制定了《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三年行动方案》,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动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同时,聚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组建创新联合体,构建富有特色的“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化”全过程创新链。

(记者 郭若雪)

浏览次数: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绵阳:让更多科技成果摆上“货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