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市内要闻

这条“科技之旅”让“创新生态”可视可感

发布日期: 2024-04-11 来源: 四川日报 访问量:
【字体: 收藏 打印

3月27日,在绵阳科技城新区2024年科普活动启动仪式上,绵阳科技城新区发布“全链条科技创新生态——科技之旅”。

“全链条科技创新生态”以“3+N”(研发、孵化、服务+产业化)发展模式,打造以研发基地、孵化基地、科创服务基地,以及机器人产业园等成果转化产业化基地为核心的创新生态,“科技之旅”则是基于此生态打造的可视化展示线路。

全链条研发、孵化、服务、产业俱全

从穿梭于写字楼之间的无人驾驶接驳车,到会给客人定制拉花的机器人咖啡师,再到实验室中的锂硫电池最新研究……当前,绵阳科技城新区已形成“研发—孵化—服务—产业”的创新体系。沿“科技之旅”线路漫步,这一体系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

在这条线路上,中国(绵阳)科技城先进技术研究院、先进技术成果西部(绵阳)转化中心、数字经济产业创新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和新型研发机构“扎堆”;小宇宙孵化器、同心众创空间等孵化机构和众创空间林立;绵阳科技城人才发展集团、中国(绵阳)科技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中国农业银行科技支行等科创服务机构密布;特来电新能源、成科国重等专注“轻量化”产业项目的企业成链……“行走游览只需要半个小时,可见集中程度之高。”新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随着“招院引所”、创新平台牵引、中试研发平台布局等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创新资源在此汇聚。绵阳还以云技术为依托,在新区布局“云上科技城”和“云上大学城”,让创新资源突破地理束缚。目前,斯坦福大学、北京大学等15所知名高校创新创业团队在此落地,多项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

2023年,绵阳科技城新区技术合同登记额超10亿元,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160件。

“五个一”为产业、资金、人才“松绑”

前沿技术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畅通科技成果供需两端。绵阳科技城新区以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出以“一个领军团队、一个研究院所、一个实训基地、一只产业基金、一个产业园区”为引领的“五个一”发展模式,出台《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运行指导意见》,从人才招聘、资金使用、成果转化等方面“松绑”。

“我们目前的人工智能产品已经从最初的2辆无人驾驶小巴士,到如今覆盖安防巡逻、零售、配送、清扫等多场景应用的无人驾驶领域。”四川声通玄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无人驾驶行业总监刘磊介绍,该公司于去年落户绵阳科技城新区后,在产品研发、测试及资金扶持和人才支持上都得到“绿色通道”支持。

近年来,绵阳科技城新区围绕智能机器人、数字经济等四大创新产业,打造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数字经济产业创新研究院等8家新型研发机构,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在融资领域,新区已设立超70亿元市场化运作基金,给予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助力。

“除了有形的‘全链条创新生态’之外,我们还有一条无形的‘生态链’。”该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区从科技金融、产业载体、成果转化等方面为企业创新和产业发展保驾护航,提供“保姆”式的精细化服务。

钟林 戴旖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任紫鑫 祖明远

相关文件:

相关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